#ChatGPT Pulse

sitin
1个月前
ChatGPT Pulse 是 OpenAI 推出的一个新功能(目前面向 Pro 用户预览),它让 ChatGPT 从“被动回答”升级为“主动助手”。 简单来说,ChatGPT Pulse = 每晚自动帮你做功课、第二天用主题卡片把“我该关注啥/下一步做啥”端上来。从被动问答 → 主动助手。 核心点 主动性:不用你开口,它会夜间自动研究与整理,早晨推送结果。 强个性化:基于聊天历史、反馈、记忆,再结合你连接的应用(Gmail/日历等)来定制内容。 可执行:卡片里不仅有要点与结论,还给下一步建议;你可以一键“继续执行”或点开深挖。 解决的痛点 信息太多、筛不动:Pulse 帮你做“信息减负 + 结论先行”。 任务老被打断:第二天接着走,续上昨天的节奏。 工具彼此割裂:连接邮箱/日历后,上下文更完整,推荐更准。 工作原理 夜里:根据你的历史对话 + 记忆 + 反馈 + 已连接的应用,自动跑一轮“检索—整理—归纳—生成建议”。 早上:以可扫读的主题卡片呈现:今日重点、进展提要、风险提醒、下一步行动。 白天:你点卡片就能展开详情或让它继续执行(如起草邮件、生成计划等)。 分享时可用的结构 先抛结论:“从问答到主动,Pulse 帮你‘每天有人打前站’。” 三个卖点 + 一张示意(卡片=总结+建议+一键执行)。 用 1–2 个真实工作流举例(如“邮箱→待办→邮件草稿”闭环)。 注意事项与边界(见下)。 现场 Call-to-Action:连接你的 Gmail/Calendar、连用 7 天,看它能不能减少你的信息焦虑。
池建强
1个月前
北京时间凌晨,OpenAI 为 Pro 用户上线了了一个新功能:ChatGPT Pulse 预览版,据说后续会扩展到 Plus 用户,最终面向所有人。 以前大模型都是问答,被动响应,这次的 Pulse 的核心是主动:不用提问,AI 会在你睡觉时自动做研究,早上以主题卡片的形式为用户推送一些个性化更新。 它能做什么呢? • 结合你和 ChatGPT 的聊天记录、反馈以及连接的应用(Gmail、Google 日历等),生成当天的精挑内容。 • 想去三亚旅行?它可能推天气、攻略、机票折扣。 • 提到了今天牙疼,会推送牙齿健康和相关医疗信息。 • 连接日历后还能草拟会议议程、提醒礼物、推荐出差餐厅。 • 连接 Gmail 后会帮助你总结邮件信息。 有趣的是,Pulse 是“可结束”的:每天一批精选内容,看完就结束,不诱导你无限刷屏。更新也是当天有效,除非你将其保存为对话或继续追问。 用户代价是什么呢?需要开放大量个人数据,比如聊天历史、邮件、日历,当然我们也可以只开放聊天记录,这些都需要用户手动点同意才行。 虽然 OpenAI 一直声称有多重安全过滤,但细节并不透明,隐私与信息茧房问题依然是值得关注的。 以前我们和 AI 聊完,它会主动寻找其他方向问用户是否还需要做点什么,现在更进一步:不仅整理信息,还能主动制定计划、总结邮件、根据聊天信息提供行动方案、关键时刻提醒等等。 这个模式如果反馈良好,很多大模型会跟进,人类会增加一个更聪明的信息入口。 前提是,你得一直在和这个 AI 聊天和问答。 这形成了另一种粘性,哪个模型你用的越久,你就越离不开它。是时候选择一个好模型一直用下去了。